WordPress 数据库错误: [Incorrect DATETIME value: '0000-00-00 00:00:00']
SELECT DISTINCT YEAR(post_date) AS `year`, MONTH(post_date) AS `month`, count(ID) as posts FROM yw_posts WHERE post_date < '2024-04-27 21:10:25' AND post_date != '0000-00-00 00:00:00' AND post_status = 'publish' GROUP BY YEAR(post_date), MONTH(post_date) ORDER BY post_date DESC

诗阳
诗阳 本网站收藏中国首位网络诗人诗阳的作品

信息主义诗歌创作论纲(八)【原载于《信息主义》:诗阳】

分类:7.信息主义 Informatism, 信息主义的长诗创作, 3.创作理论 时间:2007年01月31日 星期三 14:57 留言:版主

(八)模拟中的进程:在纯粹的信息运动中进化

我们的诗歌环境中充满了无所不在的信息,我们的诗歌无时不刻被信息包围,信息运动的整体意义涵括了诗歌的精神现象,这一点可以在信息生命的广义性中得到充分的证明。我们的诗歌创作实践可以理解为将信息运动的意义还原为诗歌原生状态的进程,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甚至无法彻底地证实信息的来源和可靠性。信息的传递、反馈、异化和衰竭构成了无限的生存实践,而诗歌,则可以是这类进程的审美式模拟。

信息主义的长诗创作是对思维进程所进行的从片面思考到全面反思的现场角色模拟,这样的写作形态需要有并发的灵感机制和共生的虚拟空间来实现诗歌自身的情节进化。其中情感要素、领悟力与想象力是创作诗歌的动力源泉,而最后的审美理智是诗歌的真正主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遨笛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看出:

  没有办法给你回答
  剧院的大门时关时开
  你的话是最具体的过程
  你犯的错误尚未发生
  在同一个剧场里
  我们分别看到两个表演
  看到看到两个互不认识的主角
  我们交换戏票
  交换座位
  可是无法交换我们看戏的身份
  我们面对舞台
  我们在台词与台词之间感慨
  台上的两个战争一如既往即将结束
  那各自哭喊的声音
  与台下毫不相及
  即使我们换一个角度
  也无法看见戏剧的开始
  我们无法参与剧情
  无法转移视线
  无法私奔

在长诗的信息化模拟进程中,诗歌必须要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势进入诗歌现场并见证整个真实的生命延续过程,再回到精神自我。克莱儿的诗歌《午后散记》所叙述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般的非理性传奇色彩,大部分的情节都是从自然的视点出发,穿过各种虚饰的现实意象,最后再回到心物统一的境界。这与其说是一种模拟,不如说是更为逼真的精神世界仿真,在克莱儿的诗歌时空坐标里,心灵的位置是最重要的:

  你驶过日子的上游
  闯进精彩的视野
  在晨风带走的花季中
  你的举止在海上打开自由的门
  在黑暗复又来临的时刻
  我的思绪因为你而走向夜
  一杯神圣的酒放在海上
  月亮的女儿
  在波涛汹涌的芬芳中苏醒

这样的创作实践也是超验的,所谓的模拟或者仿真都是不受理性节制不受客观预导的精神活动,从这类作品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构思进程在诗歌中不断进入超状态或者在虚拟中蜕变,与此同时,诗歌中的精神活动以纯生命形式不断地拓展生存的外延意义:

  渔村已经结为大海的一部分
  锚依然挂在天上
  我们走在固体的海上
  心思在太空中与鱼儿一起漫游
  天顶布满导航的星星
  我们与它们之间
  是一层厚厚的云海
  只有你才能懂的巨大黑暗

  ……

  这一切都是发生在昨晚
  或者很多年以前
  或者是许多个明天以后的一个刹那
  你出航前所有可能的代价
  因为你变得高昂
  而你的行为已经走出了所有的预料
  因此我看见了你
  同时那个一个轻微的声音
  回到了冗长的时间走廊

这样的模拟进程,是诗歌以自在的状态或者以拟人拟物的方式演述事物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信息价值的增值过程,也是最后完成诗歌的存在意义的全部过程。所以这一类的诗歌往往是长篇系列作品,诗歌中出现的物象信息可能是可知的或者不可知的、确定的或者不确定的客观世界,也可能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纯主观世界的多重投影。这是一个虚设的模拟过程,是信息运动在诗歌时空中的延续,是虚拟时空的无限轮回。在这里,诗歌作品作为模拟进程的实质性载体,表现出自身的存在意义和运动状态的艺术属性,成为对整个信息运动的思想记录。在模拟过程中,信息始终代表着新的未知性和概然性,这也在某种意义上验证了亚里士多德曾经的断言: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经发生过的事,而在于描述可能会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率与必然率可能会发生的事。

同样可以说,在信息主义的长诗作品中,作为精神主体的诗歌世界是自在的和自为的,这样的写作方法也代表了以信息主义创作原则不断地研究和探讨信息运动内在依据的审美实践,在信息主义的诗人们眼里,虚拟境界与真实世界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淡化,在信息时空中诗歌的普遍意义以自为而相因的关系独立存在,诗歌的纯意识形态在虚拟的精神领域中被直接实现并能够不断地进化下去同时成为诗歌文学发展的新动力,如同被信息所异化又被信息所同化的世界本身。

信息主义诗歌创作论纲(七)【原载于《信息主义》:诗阳】

分类:7.信息主义 Informatism, 信息主义的抒情诗体, 3.创作理论 时间:2007年01月31日 星期三 14:56 留言:版主

(七)超越极限的抒情

信息主义的抒情诗体是主体在信息世界中对生命的灵性体验,信息主义的抒情诗运用信息的可感知性,在写作中突出主体对它们的超常美学经验,其目的是在诗歌中以抒情信息的方式将内敛的精神体验外在化。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元是往返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抒情载体,它们实现了媒介的功能并构成了意象群的抒情空间,这是一个向深度内延的抒情空间──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意义都是能直接感受到的。

对信息主义的诗歌来说,超验象征是抒情创作的手法之一,信息元被诗人用来作为传播艺术情感的形象元素。抒情的目的是对精神本真的间接禅述,对诗歌内涵的感性化引证,继而以具体来确认永恒的本质。柳下影的《速写》是个很好的例子:

  我们走向不会耕作的牛群
  或者采购阳光
  也正计划收集月亮
  不用说
  一切源于自信的魅力
  本质必须要有外衣
  而其形象和符号
  在大自然里
  牛的犄角在牛的头上
  取下或者继续生长
  都可以作为具体主义的
  基本元素

也可以认为,信息主义的抒情诗以感性的理想主义为艺术至境,抒情的方式是以主体的内在精神为文学意旨,让信息以超验的情感走完诗歌的空间又回到主体的内容之中,同时反映出主体对客体信息的能动应答:

  河穿过山脚
  以幸福的长度
  来到我们的屋下
  水上的花迅速地开放
  隔壁的女孩子准备出嫁
  我们看着命运
  绕进不同的海湾
  我们一点点失去平静的岁月
  狩猎民族已经返回历史

另一类信息主义的抒情诗则有意无意地回避心灵体验的本质意义,作品中不再出现对内心世界的精心刻划,即使有的话也是一种艺术化的精神异变而不是明确的理性内涵。这样的诗歌充满了信息世界的经验色彩和偶然的意识流结构效应,弈江南的《骑马向西行》就是这样的作品:

  太阳在海里,鱼儿在云端
  我们看海走过云,我们的姐妹数星星
  天上的破船翻下海,海浅向谁说
  姐妹的心思自太古来,天上有深色的海
  海鲸归来,我们的姐妹寻找太阳
  寻找太阳下面的水,海上的天空自太古来
  我们的果实送给姐妹
  海鲸向谁说
  我们的姐妹没有帆,她们向摇篮说
  打下星星打下秋天打下果实
  我们丢弃天我们丢弃海
  我们的种子错挂入浴的轻纱上
  我们向谁说,再向谁说,再向谁说

跨越维空是信息主义抒情诗的特征,这种跨越可以说是诗人企图摆脱时空制约的超精神状态,也可以说是作品在表达超验意识的价值取向时所采取的写作方法。还有一种创作倾向值得注意,这就是信息主义抒情诗向荒诞形式转化的趋势,这是一种试图以抒情来摆脱抒情本身的尝试,这一点同样可以在《骑马向西行》中看出:

  我们的果园在东边,角色在马上
  我们的小河在西边,我偷走的马鞍在东岸
  一只马蹄踏进水,另一只马蹄上西岸
  我失去了果园在夏天,我找不到西边的河滩
  我们的女孩没有马,她的水已经踩乱
  她的赤脚落进水,我迷了路,我的马鞍在远方
  我们曾经在校园里排戏,曾在果园里荒诞
  我们的女孩已上岸,她回首凭栏
  我的马儿在风景里,它在等待马鞍
  我们的马队成行列,我的女孩扮演待嫁新娘
  她牵着我的马儿,我失去的模样还在马上
  女孩走出双人剧,我们的马队向西行,向西
  我还在东岸,偷走马鞍,还在东岸

信息主义抒情诗往往给人以一种回归感性的效果,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一方面是因为诗歌否弃了理性的思维结构规范,另一方面是因为作品中有大量的带有情感信息的类比性意象,其目的是使读者从物化世界返回到充满无限信息的灵性世界之中。

信息主义诗歌创作论纲(六)【原载于《信息主义》:诗阳】

分类:7.信息主义 Informatism, 信息主义的抽象序列创作, 3.创作理论 时间:2007年01月31日 星期三 14:55 留言:版主

(六)抽象序列,在更广义的时空中再现内涵

信息主义的抽象序列创作手法将作为诗歌基本要素的所有信息元进行分类:从功能上划分有灵感信息要素,形象信息要素,风格信息要素等,从构成上来划分则有表意信息元素,结构信息元素,关系信息元素等,诗歌的创作就是对它们的有秩序有目的运用。所谓的抽象序列,是指建立在句法、章法、及语言表现手法之上的更高层次的诗歌思维方法。他们认为,思维在进入高层次之后势必趋向于抽象,因此,抽象序列创作就是对构成诗歌的各种信息进行有秩序的合成再现,通过特定的思维方法和写作技巧,使得无数信息元在极大地吸收了思想能量后按照既定的关系在有序空间里实现完整的诗歌生命。

信息主义的抽象序列创作派就是希望用这样的写作方式来创设诗歌的新意义,因此,在诗歌中自然意象的诱发作用往往被简略,诗歌中所展示的抽象艺术形象与可能的客观情节也会明显地脱节。这样的诗歌作品也往往会充满带有主观色彩的立意,以无涯的《一个离别的话题》为例:

  我们两台不同的时间机器
  在不同时刻越过不同的人生轨道
  一个偏差就使我们不期而遇
  万年一次的彗尾
  扫过你难以彻悟的红尘

  ……

  反过来挂上
  你会在生活的光泽中再现
  我无声无息消失
  我的背影变成你不愿看见的负面
  但时间机器继续运行
  背叛墙的平面,就意味着
  我们必须跟随时间既定的踪迹

对于信息主义的抽象序列创作派来说,写作的关键不是如何运用创作的手法而是如何确定诗歌的内在秩序。诗歌的意义不是事先预设的或者可以预知的,而是通过将既有的信息依据以理性的方式在有序空间的语境中加以推导而逐步得到,以这样的
方式获得的新意义可以重复地被应用在同样的时序过程中并获得更新的意义。诗歌本身就是完整的布局、设计和秩序,新意义可以在诗歌时空本身的延续中被接受,或者被否决。

以这样的序列创作手法所营造出来的诗歌意义未必就是为了纯粹地满足我们的审美需要,因为它可能不是一个命题的有效陈述或者最后判定。即便如此,这样的诗歌可能在结束之后还会继续保持其方向性和动能。正如成郭在《博物馆》中的表白:

  博物馆代表世界的本质
  它的意义改变了现实的价格
  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法察觉它的运作
  在大自然里它没有显露出物质的欲望
  它是个独立的世界
  它并不代表自由民主和其他的社会选择
  它以过去的永恒影响现在
  我在博物馆里感受到伟大之后的无能为力
  在这里我还能做什么
  我在这里找到不属于我的追忆
  一种漫长的感觉不是开始所以也不是结束
  这里只是一个集中的景点
  所有的人走过舞台在这里分散
  生命的大海涨潮落潮
  一些人离开这里又偶然回到这里

评估这一类诗歌的现实意义可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没有实质性的现实动机可与之作出参照对比,也就是说其诗歌在整体上代表着一个自我运作的精神实体。

在信息主义的抽象序列创作手法中,抽象的信息不再是独立的符号而是艺术实现过程中所必需的元素,它们在宏观上构成完整的内涵。诗歌可以使用定性的概念甚至定量的描述来传达思想,他们认为,过于具体的现实是不利于创作的干扰源,作者和读者都必须选择远离现实才能彻底反思。散文诗《露营》则干脆让读者进入数学化的信息世界:

  他们拆掉千年的废墟,点线之间,搭起了简陋的账篷,它是我们
  孩子的空间,是动物的避难所。

  在账篷里,时间是另一个坐标系,露营的早晨,太阳过来,自上
  而下垂直地作一个庄严的弥撒,天上滚动着坐标变换的声音,在
  大地平面的正上方。

  ……

  我们的孩子的语言写在地上,它是动物的街道。我们的孩子与山
  羊麋鹿和野牛挤在一起,这里是平面的扩展,风吹不开来,雨滴
  不下来,这个世界省略了高度。

  ……

  我们的孩子在平面里生长,太阳的弥撒来自另一个维度。他们的
  生存被不断优化,他们与山羊,麋鹿还有野牛一起,还有一些别
  的概念,进化成公理。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抽象序列创作手法并不是指以时态为单一线索的意识流,而是指多线索多元性的信息之间的并发时序,有时候这样的诗歌也会通过一些多重的多维时空交错递规手法来开拓新的构思空间。

由此可见,对信息元的抽象就是在捕捉了各种原始意象的信息元素之后,将其简化为最具有特征的基本模式,这种模式的信息不再具有原貌而成为符号意义,从而表现出抽象的属性。在此基础之上的序列创作就是以这些新的符号制造一种全新的、与现有的艺术准则不再通约的另类公理,或者说是一种纯诗歌的新理性秩序。这种纯诗歌新理性秩序认为诗歌中不应出现那些为人熟知的内容,因为创作的真正目的是从抽象符号的蓝图中梳理出新的抽象艺术意义。也许在这样的新秩序中理性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整个艺术创作过程的本身会带有一些主观的或者随机的因素,其诗歌意蕴也多少带有一定的或然成分。如何去解读诗歌作品,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况且这样的诗歌是带有时空秩序的意义实体,从不同的主观角度去欣赏会有不同的心灵投影效果,在这一点上,抽象序列创作手法与其他的信息主义诗歌所提倡的互动原则是一致的。

信息主义诗歌创作论纲(五)【原载于《信息主义》:诗阳】

分类:7.信息主义 Informatism, 信息主义的哲理派, 3.创作理论 时间:2007年01月31日 星期三 14:54 留言:版主

(五)模糊的逻辑或者非逻辑结构,有关负熵的哲理或者悖论

信息主义的哲理派认为,构成诗歌的信息元是用来诠释文学意义的基本元素,诗歌写作就是对诗歌语言的基本元素也就是信息的运用,以实现从外延到内涵的艺术创造或者再创造的具体行为,其目的是将诗歌中潜在的负熵转变为实在的负熵并向作为人的精神主体输出最有意义的信息负熵。也正因为如此信息主义的哲理派认为诗歌的价值体现在有思辨逻辑的写作所创造的信息内容之中。

信息主义哲理派的创作手法通常是在艺术化的演绎和论证过程中引入语言信息的哲理形象和相应的逻辑意义。借命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思想命题;或者是通过对悖论的拒斥引进更多的价值悖论。这一类的诗歌,用语简约却充满了精密的思考,以诗阳的《遗墟日记》为例:

  千年的遗墟,你的方位是风
  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日子里
  你窃据了我的想法

信息主义的哲理派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主题思想在信息时空中的投影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关联构造?如何以新的信息演绎秩序实现新的诗歌意义?作为诗歌本身来说,它的命题结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接受常规的逻辑假设和论证。信息主义哲理派的诗歌逻辑是一种与习见无关的模糊逻辑,或者说是非二元的对诗歌意义不精确的判定和解决:

  你错过芳龄,我用我的甲骨文写下你的艳丽
  你的过去回到你现实的身边
  不,你与你没有真与假、美与丑的区分

  ……

  千年的遗墟,你的禅意是我生存的片断
  我会因你而消失,日落下山
  景色以时间区别生活,你的容貌不变

  你的真相是人类的忘却
  你选择了复活,我投胎做人
  我们之间的距离不再属于历史奇迹

从诗歌的思想性上看,信息主义的哲理派并不需要通过对逻辑和悖论等范畴的推证来拓展诗歌的理念,而是在真理和谬识的灰色边缘地带寻找它们之间不可通约的纯诗歌意义,这是一个主体走出信念世界进入怀疑世界和无知世界的非哲学认知过程。这类诗歌中可能充满了对人文价值的崇尚,并以超自然的逻辑法则精心地诠述以人性为本的准则,在九歌的《公共图书馆》中,出现了这样的宗教式命题:

  无数本书籍被拿起
  它们敲开这秋天的大门
  我们也来了,披着思想的霓裳
  谁的文学艺术是我们的祖国
  千年的文明做什么样迷底

在这样的诗歌中,对价值观的阐发是围绕着人以及人的概念本身展开的,因为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或是怀疑逻辑和悖论之间可能的异化,人都是审视世界的永恒主体:

  我们在秋天景象里
  辨认脸色
  接受精致的往事
  找到迷底我们开始设计命题

从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信息主义的哲理派写作原则要求诗歌遵循特定的非现实的逻辑理念形式,使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以纯艺术的方式现身,这个现身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在诗歌中引入新的信息素材,而诗歌的创作过程就是按照艺术逻辑对信息的演变进行模糊化的推导,以此来强调对诗歌命题的验证和有效的解码。

信息主义诗歌创作论纲(四)【原载于《信息主义》:诗阳】

分类:7.信息主义 Informatism, 信息主义的虚拟创作, 3.创作理论 时间:2007年01月31日 星期三 14:53 留言:版主

(四)构思,自虚拟角度的出发

信息主义的诗歌创作已经在实质上接受了电脑虚拟技术的理念并将之文学化,这是从构思布局到整体实现的一系列新创作尝试。虚拟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化精神体验,是在技术上实现的从感官知觉到精神互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解放。

信息主义的虚拟创作属于非理性的创作思潮,作品通过虚拟的实践将代表主观经验的文学意蕴转化为超越常规事理的诗歌行为,创作的内容在相当的程度上不考虑历史和现实因素所产生的影响。诗歌所表现的虚实相生的哲学意涵存在于虚幻的信息形象系统之中,其虚拟性充分体现出诗歌的基本审美特征,虚拟的哲理性、象征性、荒诞性和抽象性也同样地反映在这类诗歌的文学表现形态中。

对虚拟意境的追求是信息主义在诗歌世界里不断挖掘作品的深层意涵并不断开拓文学生存空间的必然结果,对读者来说,虚拟创作所形成的期待视野是非实体的,诗歌对形象及意蕴的修辞手法与电脑的虚拟技术在形式上也常常是相通的,以九歌的
《一位高手》为例:

  打开窗口,滑过鼠标进入世界
  天空缩小为桌面
  你的角色是修行的猫
  打坐冥思,宇宙进入白色之夜
  在唐代,你身携海棠你灵魂出窍

  ……

  这里是没有出生和死亡的天地
  没有鼠类的繁殖,没有人的成长
  唯有你在这里坐禅
  用海棠的鲜血
  洗净女人看不见的伤口

信息主义的虚拟创作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理性的终极价值,因为一切都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重新定义和解读,而纯粹的精神可以作为自由的存在而独立于物理世界生存。在这样的虚拟环境中,诗歌的目的性不一定是完全必要的,作品不需要反映现实也不需要表达情感,命题可以没有前提也可以没有结论,世界可以进一步被理解成是一系列从具体经验到抽象符号的虚拟关系形态,故牧的《走投无路》明显地体现出这样的创作特征。

与此同时,信息主义的虚拟创作也不排除运用写实的或者叙事的手法来放大虚拟境界的现实感和现场感,成郭的长诗《比赛》是这样的一个典型范例,他试图通过对一场比赛的描述,将世界的整体意义以循环递归的手法向主观的空间方位推导,最后归纳为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自身原点。

虚拟世界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价值终点也没有彻底的消亡,一切属性都会在虚拟的国度里复生。在诗歌中,对存在的渴望既无法在现实中求证也无法得到物质上的肯定,而虚拟的生活经历似乎可以反复地演变和拆解,这样的创造性过程可以给诗歌赋予任何意义上的艺术企图,诺然的《时代的偶像》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在记忆里最新的一段里存在
  它最接近我们的感觉
  我们构成这最后一个片刻的部分
  它转载我们的思想

对信息主义虚拟派作品的理解过程同样也是参与的过程,阅读诗歌就是在虚拟的真实世界中亲临其境,作者和读者在成为诗歌的虚构角色的同时,也形成了拟想意义上的互为关系。首先,读者本人可以很容易地进入这个虚拟世界而成为存在的主体;其次,诗歌作品通过自己的虚拟意图与读者产生一定的互感互动效果;最后,读者越过虚拟的界限进入诗歌的纯粹境界而最终将诗歌的艺术本质完成。

信息主义诗歌创作论纲(三)【原载于《信息主义》:诗阳】

分类:7.信息主义 Informatism, 信息主义(第二类)超验象征手法, 3.创作理论 时间:2007年01月31日 星期三 14:52 留言:版主

(三)信息主义的第二类作品:寻找新象征之外的超验本质

信息主义的第二类诗歌在形式上可以找到深度隐喻的暗示手法,因此也被称为信息主义的超验象征派。他们认为,诗歌世界的信息体系构成了自己独特的超验语境,信息在这样的超验语境中以更自由的方式完成形象意义的生成,信息是代表意象特征的符号,信息被赋于多色调的暗示性意义而变得具体,而具体的信息中隐含更趋向于本质的意义。这一类诗歌通过对信息元的多层次运用,尤其是代表主观超验意图的或者具有多义性的信息元的大量使用,来实现对诗歌思想的导引和对主题的暗示。在这类诗歌中,信息元可以理解成宏观构思的元素,它们的相互关系常被用来表述主观线索,它们以自身的异化或相互转化来推动诗歌情节的发展。

在作品中,个体信息的表现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超过临界量的信息群在诗歌时空里以共生的方式出现时,它们所产生的效应就有了质的改变。代表意义群体的信息元之间的复杂关系构建了一个充满未知的境界,不同信息以拟人拟物的方式在诗歌中不断出现形成了诗歌自身的意识流,信息之间通过各种映射和转换关系表现出它们思想内容的相关性和兼容性,以及某些外延意义上的一致性和相似性,以《独弈》为例:

  钟数着章节。
  手捻紫荆,一首歌慢慢地松开月亮,
  还能给我以夜,对着你的碧唇。
  伊人,我/不存在的时间/比我/更快地/衰老。

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同类型的信息元在诗歌中以意象群的频率连续出现(时间类的钟、夜、不存在的时间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意义贯通(比如隐式映射:月亮-碧唇),而“伊人,我/不存在的时间/比我/更快地/衰老”则展现出非线性的人与人、时间与时间、及人与时间等存在实体之间的信息联觉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主义的超验象征派与历史上出现的象征主义和新象征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信息主义并不需要为诗歌的主体思想或者精神意义作出隐秘的交代以最终完成其创作意图,相反,信息主义更主张带给读者大量的具体信息素材并通过它们将读者导入完整的自为的诗歌世界,也就是在诗歌时空里由意象群所表征的能动的超验境界。这些信息素材在宏观上已经构成了诗歌境界的本质意义,历史上的象征主义中那种诱发和暗示的意境已经在信息主义中演变为一个不断自我异化并相互应和制约的信息世界。

也不难看出,信息主义的超验象征派写作与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信息主义超验象征派的作品重视对信息元之间的深度类比和多层次映射转化关系的运用,这是信息主义写作的主要审美取向,而不是单纯地在超现实幻象中寻找纯粹的信仰和能动的精神力量。信息主义超验象征作品的艺术内容也不是为了揭示理性和现实之外的潜意识内在矛盾,以《湖说/雪赴》为例:

  空城隐没,你在传说里下凡,我隔岸模糊而钓
  那弧线垂着远方的轶事,一触的尽头
  你有生俱来的秘密,戴着遗忘的面具而来

在这一段诗文中,信息元之间的结构组织严密,信息意象的契合关系密切,其中并没有出现超现实主义中那种通过跳跃式的主题并列而形成的创意。另一方面,信息主义的超验象征派作品中不再出现浪漫主义的那种体验内心之后的情感释放,也不再具有象征主义的那种祥宁而收敛的洞察式写作心态。同时,我们也能看出,信息主义的第二类作品比第一类更注重主观意识对信息内容的美化和改造,这样精雕细琢的美化和改造在文字上也具有一定的美学新意,使得作品在诗形上充满雅致的感觉并且在内容上体现出诗理的深度。这一类诗歌中所精心描述的完形是在客观之外独立存在的超验境界,是被主观的灵感重新诠释过的一个能动的信息世界,在这一点上,信息主义的第二类诗歌和信息主义的第一类诗歌的诗学建构原则是一致的。

信息主义诗歌创作论纲(二)【原载于《信息主义》:诗阳】

分类:7.信息主义 Informatism, 信息主义(第一类)重构/综合手法, 3.创作理论 时间:2007年01月31日 星期三 14:50 留言:版主

(二)信息主义的第一类作品:重构综合的再实现

信息主义所追求的主流之一,是我们称之为第一类信息主义的重构综合派。信息主义的重构综合手法是以重构诗歌的新意义为创作目的,以语言信息的集成综合为表达手段的写作实践。其出发点是将信息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要素,而写作本身就是对信息实体的原结构及其潜在关系进行析解之后,以信息聚合的方式使作品的意义得到创造性的实现。所谓的创造性实现,就是让原始的信息元素聚合成新的文化意义。聚合新文化意义的手法,是对表征原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信息元进行解构后的泛化和综合,其结果就是代表新精神内容的文学意图,而这个文学意图可能就是最真实的诗歌世界原本。对信息主义者来说,诗歌世界并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在主观意识中的投影而是指在诗歌时空中以信息运动为特征的独立存在意义。以《水祭》为例,作品在对信息元进行多层次的重构和综合之后,营造出一些人们原本并不熟悉的纯诗歌意义:

  “冰川如何在家园中寂灭,我们如何认领水的废墟”

  我们如何向往失败,如何等待河床的干涸
  地球如何绕过水的年轮,船如何遗忘桥的容辱
  珊瑚如何雕构没有渴望的花期,白骨如何赏还我们空间的幸存
  冰川如何在家园中寂灭,我们如何认领水的废墟
  是否人类都明白怎样被岸抛弃,又是谁在彼岸的昙花里凋谢
  我们将如何报答水的年代,或者如何阻挡桥的放逐

很明显,综合的目的是将被抽象的信息资源有秩序地重新具体化使其内容真实地丰富起来,在这个基础上,信息的宏观运动以及信息元之间的矛盾得到了不同意义的制约和调解,而信息元的异化和它们的再组合则是新内容的集成过程。这样的新内容可能是对约定俗成的事实的放弃和否定,是诗歌里所出现的新生世界孕育本义的过程。

这一类信息主义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信息元价值意义的对立性上,诗歌里不同类别的信息元实体在聚合的过程中表现出它们之间既互斥又相联的属性,形成了多元对立矛盾的群化实体:

  水如何删除我们的思想,如何掩饰看不见的脚印
  我们如何脱下自己唯一的一双谎言,瞒天过海
  水如何玷污了我们的躯体,又如何让我们伪装得比寓言更美丽
  我们如何幻想天使,披着皇帝的新衣

同时,诗歌又不乏对信息体自身矛盾向主体意识的深度发展这一过程的渲染:

  时间如何在时间中过期,水如何让年轮落为圈套
  如何无休止地诱拐自己的生命
  爱情又如何抛弃爱情独自私奔,桃花汛如何在桥下失约而至
  如何溺死已死去的记忆
  水如何失去支点,我们如何争夺一无所有的重心
  水如何失去形体,我们又如何虚空得更加空虚

信息主义重构综合派的创作实践通过对语言整体的解析和分离获得主题所需要的信息元矛盾体,然而,如何对信息进行再加工却是一个对诗歌素材的怀疑和反思并丰富其内容的重要过程,诗歌作品的成功与否最后取决于如何将这些信息元要素以前所未有的思想模式在新的思维时空里完整地聚合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主义的创作态度是对既有的价值规范体系的否定,信息主义认为现有的历史经验可能只是一种对错误和失范的暗示,这样的经验本身不可能也不必先验地得到实证或伪证。一方面信息主义与其他后现代思潮一样企图否定理性认知对创作实践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它对精神异化的文学意义也提出质疑,并希望对反思进行反思,对拒绝整体性和同一性的行为从反面作出重新估价。这种多重怀疑的态度,不仅在《水祭》一诗中,在信息主义的另一首代表作《火赋》中也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为什么我们总是意犹未尽,在火的回忆中死而复生,一岁一枯荣
  为什么,火就是结束的开始,又是开始的结束
  火为什么在了悟时寂灭,我们为什么要反复投胎,延续无生无灭的轮回
  尚未开始,为什么我们又万念俱灰
  为什么火一燃烧就诞生,为什么生命一热情就化为乌有

信息主义诗人们认为,在写诗和读诗这个统一的艺术过程中,写是读的开始,读是写的延续,读者的直接参与使创作和欣赏融合为互动的信息运动过程。审美的过程就是诗歌矛盾的延续,其结果并不是任何形式的答案,在诗歌里这样的答案没有存在的意义,诗歌本身也没有就疑义提出实质意义上的质问。诗歌作为信源和信宿共存的整体集成空间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审美体系,信息成为思想动能的资源和原力,对诗歌的欣赏是读者的再创作过程。读者可以根据个人立场和态度对作品的原意进行再构、摒弃或者直接拒绝,完成所谓的审美互动。

信息主义重构综合派所使用的概念模式不再遵守既定的思维规范和逻辑推理,使得诗歌充满信息的多重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这样的写作使得诗歌不再具有同一性和中心性,同时诗歌中的信息实体之间喻意转换的渐变性和偶然性及它们互为参照的虚拟时空效果强化了诗歌的思想多元性。

信息主义诗人们在综合集成的创作过程中强调对原信息元进行有实创性的再合成,认为这是对代表整体存在意义的诗歌世界的直接创造。这样的直接创造使得诗歌在功能上成为自成体系的独立信息载体,对这个信息载体的解读或许是一次不可重复的实践,也就是说,读者对诗歌的阅读是个自觉的从还原到异变的再创作过程,读者的阅读是与诗歌信息产生交互作用的联觉,他们感受的是诗歌生命的动态延续。对同一首诗歌来说,每次阅读都标志着它的生命在信息运动中进入不同的阶段。也就是说,诗歌不是一个相对静止的存在,对它的阅读是不可重复的释能过程,因此它的境界是绝对持续的、以信息运动为潜在能量的精神形态。

信息主义诗歌创作论纲(一)【原载于《信息主义》:诗阳】

分类:7.信息主义 Informatism, 3.创作理论 时间:2007年01月31日 星期三 14:44 留言:版主

(一)序言

现代社会的全面信息化正在不断地缩小人与诗歌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加速了诗歌文学观念的嬗变。信息的功能在被广泛认可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对现有的人文环境产生了异化的作用。信息进入我们的精神内容,进入我们的诗歌实体,我们的存在意义在信息社会的时空概念中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的文学价值观在信息时代被重新释义,诗歌的创作和传播空间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不断向多元化和多维度化发展,诗歌的文化区域性和创作个性特征在信息资源全球化的趋势中不可逆转地逐渐淡失。因此,我们的创作使命是以新的写作实践超越现世的价值理念,让诗歌成为信息社会的文化确证。

我们的诗歌在今天的社会里以广义信息的方式存在,在信息结构化的社会形态中,无所不在的信息符号逐渐形成了新的社会秩序。我们置身于这样一个信息不断更新和无限复制的生活之中,我们的审美价值观在新的信息体制中被迫自我完善,我们因此以信息主义的心态去接受这样的真实,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认同的当代诗歌创作意识。

我们以信息为参照体系认识我们的世界,以信息为媒介交换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创意思维已经成为一种实质上的信息形态。信息作为诗歌的资源和载体,确定了我们理解和表达的范围。信息主义力图以信息实体的存在意义和与之相关的基本属性为诗歌的源本,并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建构新的诗歌体系,以信息主义的精神实质探索诗歌的新命题。

信息主义所强调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进入新的未知,我们以既成的经验去吸收和运用我们获得的所有信息。我们认识世界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干预了这个世界,这样的干扰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信息的纯源动作用。信息主义的任务就是要在自觉的诗歌创作过程中还原信息的真实性,在正确运用信息化思维的基础之上修正信息主义的写作范式,从而建立起一个以信息为根本依据的诗歌文学体系。

信息主义诗歌创作理论所面临的问题,还在于如何对文学思源枯竭论作进一步否决。我们不再通过既定的途径去认识世界而是直接进入无限的信息空间并以此作为诗歌存在的形态去从事我们的诗歌写作。同时,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中,诗歌文学的原创实践已经开始参与信息世界本身的异化和更新过程。正因为如此,信息主义诗歌的写作原则不再具有精确的创作定位和明确的艺术界限,这也必然导致其写作手法向不同的文体风格进化。

[资料] 文学博客网:最早的网络诗歌 

分类:6.其他资料 时间:2007年01月05日 星期五 3:10 留言:苏斐文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447167.html

最早的网络诗歌
作者: netspoems 发表日期: 2006-12-14 15:04 点击数: 91

2006-12-02 | 最早的网络诗歌
标签: 网络诗歌 网 络诗歌

最早的网络诗歌
2006-11-23 14:57:56

网络诗歌是指使用电脑代替纸和笔创作的,通过网络发表的诗歌。

通过网络发表,是指使用互联网的Mailing list(邮寄名单),News Groups(新闻组),以及后来出现的各类网站等途径发表诗歌。

最早的出现于1993年,诗人 诗阳(原名吴阳)1993年3月开始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大量发表诗歌作品,1994年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和中文诗歌网上刊登了数百篇诗歌。被学术文献确认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

在诗阳的网站(http://shi-yang.org)上,我们找到了1993年3月发表的诗歌。这些诗歌应该属于历史上最早的网络诗歌。

诗意
分类:诗歌档案 时间:1993年03月25日 星期四 5:03 留言:管理员

诗意

风一吹来
就成了精致的传说
它穿过期待
打动我珍藏的化石
一个春天被无限地点燃
而海水依然保持冷的平静
火确认了时刻

唯有生命回到瞬间
年代流亡
在我们历史悠久的血管中
以梦想为理由,我面对温柔的逝水
沉默的词汇
与内心一同沦为理念

我放弃思想
以自身的变化营造四季
我的形体
多次往返于生命的领地

这是个轮回,没有人的痕迹
岁月逐渐袒露
风景将旋转的种子藏起

而我被困于记忆的荒野
此时万物彼此相依
吐出绿叶
隐秘的青藤,为我攀援而上

或者,让我以古老的时空
吐出果核
向新生的内部进化

诗歌在秋天的收割之后
与泥土继续生长
我们在语言的鉴照中
看见眼泪
流着水的悟性
它离梦的位置很近

我们打开风的大门,一生充满
诗的悬念
正如我走向自己的高度
携水消失

1993.3.25

思念
分类:诗歌档案 时间:1993年03月25日 星期四 5:09 留言:管理员

思念

我仅仅是一种不可能,如同青春
泥土上升,将我捧起
或者,在我身上
铺一层尘世,内心美丽

以渴的诉说
水轻轻流过我的身躯
完成情侣的感觉

我看见你以干涸的方式复现
甘露随之而降
我的愿望将我错过

大地沉默
将欲行之我挽回
而我的冗长是它忍耐的极限

你伸出生命的气息
缓缓打开
一座空城于你我之间

我以相约为标记,伸出
看不见的野花
而悲伤的路盘绕在情形之外
错将你的时辰抵押

1993.3.25
……

[资料] 百度百科: 诗阳

分类:6.其他资料 时间:2007年01月05日 星期五 2:46 留言:苏斐文

百度百科 诗阳 http://baike.baidu.com/view/628060.htm

诗阳,1963-,中国首位网络诗人。原名吴阳,出生于安徽省芜湖。

诗阳曾旅居法国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1993年3月开始通过电子邮件网络大量发表诗歌作品,1994年在互联网中文新闻组和中文诗歌网上刊登了数百篇诗歌,被学术文献确认为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网络诗人。诗阳于1995年创办了世界上首份中文网络诗刊《橄榄树》并担任第一、二届主编,现任《时代诗刊》和《网络诗人》名誉主编。他曾提出“信息主义”的网络诗歌创作手法。

主要作品
* 《远郊》
* 《晴川之歌》
* 《世纪末,同路的纪行》
* 《人类的宣言》
* 《影子之歌》

开放分类:
文学、诗歌、诗人、现代诗歌

参考资料:
1.诗阳 http://shi-yang.org
2.诗阳诗选 http://sgdq.ifastnet.com/shiyang.htm
3.诗阳的诗歌 http://www.hoodong.com/wiki/200000681786

贡献者:
黑子巨、xiyoyu、shaochangfen
本词条在以下词条中被提及:
现代诗、现代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