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主义诗歌创作论纲(五)【原载于《信息主义》:诗阳】
(五)模糊的逻辑或者非逻辑结构,有关负熵的哲理或者悖论
信息主义的哲理派认为,构成诗歌的信息元是用来诠释文学意义的基本元素,诗歌写作就是对诗歌语言的基本元素也就是信息的运用,以实现从外延到内涵的艺术创造或者再创造的具体行为,其目的是将诗歌中潜在的负熵转变为实在的负熵并向作为人的精神主体输出最有意义的信息负熵。也正因为如此信息主义的哲理派认为诗歌的价值体现在有思辨逻辑的写作所创造的信息内容之中。
信息主义哲理派的创作手法通常是在艺术化的演绎和论证过程中引入语言信息的哲理形象和相应的逻辑意义。借命题的解决带来新的思想命题;或者是通过对悖论的拒斥引进更多的价值悖论。这一类的诗歌,用语简约却充满了精密的思考,以诗阳的《遗墟日记》为例:
千年的遗墟,你的方位是风
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日子里
你窃据了我的想法
信息主义的哲理派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理解主题思想在信息时空中的投影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关联构造?如何以新的信息演绎秩序实现新的诗歌意义?作为诗歌本身来说,它的命题结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接受常规的逻辑假设和论证。信息主义哲理派的诗歌逻辑是一种与习见无关的模糊逻辑,或者说是非二元的对诗歌意义不精确的判定和解决:
你错过芳龄,我用我的甲骨文写下你的艳丽
你的过去回到你现实的身边
不,你与你没有真与假、美与丑的区分
……
千年的遗墟,你的禅意是我生存的片断
我会因你而消失,日落下山
景色以时间区别生活,你的容貌不变
你的真相是人类的忘却
你选择了复活,我投胎做人
我们之间的距离不再属于历史奇迹
从诗歌的思想性上看,信息主义的哲理派并不需要通过对逻辑和悖论等范畴的推证来拓展诗歌的理念,而是在真理和谬识的灰色边缘地带寻找它们之间不可通约的纯诗歌意义,这是一个主体走出信念世界进入怀疑世界和无知世界的非哲学认知过程。这类诗歌中可能充满了对人文价值的崇尚,并以超自然的逻辑法则精心地诠述以人性为本的准则,在九歌的《公共图书馆》中,出现了这样的宗教式命题:
无数本书籍被拿起
它们敲开这秋天的大门
我们也来了,披着思想的霓裳
谁的文学艺术是我们的祖国
千年的文明做什么样迷底
在这样的诗歌中,对价值观的阐发是围绕着人以及人的概念本身展开的,因为无论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接受或是怀疑逻辑和悖论之间可能的异化,人都是审视世界的永恒主体:
我们在秋天景象里
辨认脸色
接受精致的往事
找到迷底我们开始设计命题
从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信息主义的哲理派写作原则要求诗歌遵循特定的非现实的逻辑理念形式,使诗歌的主题和内容以纯艺术的方式现身,这个现身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在诗歌中引入新的信息素材,而诗歌的创作过程就是按照艺术逻辑对信息的演变进行模糊化的推导,以此来强调对诗歌命题的验证和有效的解码。